“十三五”的規劃年,也是決定建企生死存亡的關鍵年。2019年10月,國家統計局公布2019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發展數據顯示,全國建筑業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2.6%。GDP增幅6年來首度“破7”;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為15年來最低;建筑業總產值增幅2.3%,創24年新低;全國建筑業新開工面積同比已連續21個月同比負增長。
“十二五”建筑政策回顧,建企未來堪憂
不僅如此,建筑業的“不倒神話”也開始被打破。2014年年末開始,建筑行業的各種倒閉、破產傳聞不絕于耳,最強國家隊的經營成果勉強實現微增長,99%的中小建筑企業現在已經瀕臨在生死邊緣。
“十二五”期間,國務院、住建部及相關部委都出臺了一系列非常重磅的改革與政策文件:
從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未來去行政化的方向將日趨明顯,資質的審批權限下放,監管作用將加強,建立統一、透明、公開、規范的建筑市場將勢在必行。但上述大多數還屬于綱領性的文件,政策指導性方向雖好,但仍期待監管、執行能夠盡快落地,避免又陷入老調重彈的境地。
這個冬天,將比以往更寒冷,也為建筑業的“十三五”買下伏筆,老路子已是死胡同,建筑業的“十三五”要如何規劃?
一是戰略聚焦,搶占細分市場第一品牌。
放棄大量非主營業務,聚焦有獨特優勢的業務,建立競爭“護城河”,即建設核心競爭力。唯有聚焦,才能建立核心競爭力。什么都做,與所有的企業同質化,形勢下行時,一定與別人一樣難逃死亡命運。獲得細分領域的第一品牌,才能有議價能力,才能有接收空出來“地盤”的機會。
二是全面提升項目精細化管理能力,和企業集約化運營能力。
利用“BIM+互聯網”全面提升項目精細化能力,是建筑企業最能快速見效的行動之一。項目少了,精細管理多出效益是不二選項,精細管理靠傳統技術手段難以實現,加快BIM技術引進消化、加快應用是必須的全企業行動,這方面必須有大的投入。行業下行,項目管控風險劇增,利用企業級BIM系統提升企業管控能力,是收效快速的方法。因此BIM技術應用一定要成為企業戰略級工作,成為一把手工程才行。
三是提升資源整合能力,特別是提升融資能力。
現金流能力是下一階段建筑企業存活能力和競爭力的關鍵之一。隨著金融政策的改革開放,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和方法,通過存量資產證券化進行眾籌,將大量沉淀應收款債權盤活,是可以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可以大幅降低分包和供應商帶資融資成本。總之行動不是去找別的新機會,而是在自己熟悉老業務中挖掘出潛力和發展空間,與過去不一樣的創新思維是前提,從這一點講,行業一直最缺的學習精神和學習能力會是國內建筑企業后面珍貴的重要競爭力。
面對“寒冬”中國建筑業無需過度悲觀,超過15萬億的存量業務已足夠大,有創新能力的建筑企業在行業整體下行過程中,仍可快速增長,重要的是發展的手段將完全與過去不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建設方向將完全與過去不同,需要從經營理念、戰略聚焦、細分領域品牌建設、提升運營能力、加強資源整合多個方面全面轉型升級,要從過去喊喊口號到正式開始行動。
以上文章源于小凱企服(www.58683.cn)一家專注湖南資質代辦公司,資質新申辦,資質升級,資質增項的企業,原創文轉載請注明出處。歡迎來電咨詢:189-0075-3210,小凱就是服務。
聯系我們
座機:0731-85773759
聶工:18900753210
易工:18142602999
地址:長沙市芙蓉區萬家麗中路旺德府大廈19層
行業資訊